《中國攝影報》近25年來最具影響的相機


1978 Konica C35AF

傻瓜型照相機早就有了自動曝光、自動閃光等功能,而這款C35AF在當年的獨創則是自動對焦功能
、自動光圈功能。這樣,任何人都能在不會使用單反機、平視取景器相機的情況下,拍出清晰的照片。
其後在1979年,佳能公司推出
SureShot AF35M相機則配備有主動紅外線自動對焦體系,這就提供了更為出色精確的對焦體系。

1978 Canon A-1

世界上第一款由電腦晶片控制的單反相機,也是第一款提供了5種自動曝光方式的相機,包括:快門優先
,光圈優先,程式快門,閃光燈AE、收縮光圈AE。電子元件被大規模地應用到相機之中,以低廉的價格
提供了比以往傳統機械系統更為完美的功能,並且向世人預示了未來相機的發展趨勢。

1980 Nikon F3

有許多爭論圍繞著此部成功的相機-F3,和它的上部機型-傳奇般的F2。最主要是因為F3是尼康第一部
配備了電子快門和內置測光表的專業相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技術也是快向其他機型推廣,
但F3始終是尼康最受歡迎、最頂級的專業手動相機,並持續生產了20餘年。

1981 Sony Mavica

儘管作為世界上第一部不用膠片、可以更換鏡頭的單反相機從沒有批量生產過,但它卻是攝影技術界的
一大革命。它通過一個570×490圖元的CCD感應器將圖片存儲在百忙之中英寸的軟碟上,被
稱為Mavipaks。每張軟碟可以存儲50張圖片,並且可以通過監視器或電視觀看已拍攝的圖片。
在其後不到十年,民用的數碼相機終於成為了西現實。

1985 Minolta Maxxum 7000

世界上第一部自動對焦的單反相機,並且與美能達公司自己專門設計的自動鏡頭相
配。時代的發展,為自動對焦提供了施展其才與光輝的舞臺,從而使之成為了最為重要的攝影
器材功能之一。在美能達公司推出此款相機之後,各個生產商相繼快速地推出了自己的
自動對焦單反相機。第二年,美能達公司又推出了Maxxmu
9000,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專業級自動對焦單反相機。 1986 Pentax IQZoom
世界上第一部配備有內置變焦鏡頭的35mm輕便型相機,它的平視光學取景器會適應鏡頭
焦距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儘量做到構圖上的所見即所拍。鏡頭焦距是35-70mm。在這款相機
之前,只有35mm單反相機才配備有變焦鏡頭。從此,小巧的變焦鏡頭就在輕便型膠片
和數碼相機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1986 Fuji QuickSnap

世界上第一部一次性相機(可回收利用,由紙板和塑膠作為機殼),這項發明對於拍紀念照的老百姓
來說,非常經濟實用。兩年之後,又增加了內置閃光燈,進一步完善了一次性相機。使得這種相機
成為了常青樹而非曇花一現,並創造了數以億計的利潤,將一次性相機發展成了一項產業。
1987 Canon EOS 650
佳能公司的設計師首次將自動對焦的馬達設計放置在鏡頭之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樣設置在機身上,
這樣就使得馬達可以少做無用功。正是這項技術革新使得自動對焦變得更快、更輕、更準確。
在推出了這款EOS
650之後兩年,佳能公司的第一款專業級自動對焦相機-EOS-1就面世了。

1988 Nikon F4

直到1988年,自動對焦相機也還是初出茅廬,沒有經過什麼大的考驗,大多數攝影師仍舊在使用
手動對焦鏡頭。很快一些愛趕時髦、嘗試冒險的人就發現,自動對焦功能對於新手來說確實是
很好的拐棍。而許多專業攝影師用不管F4過多的功能、而又想使用自動對焦相機,最終他們都
購買了1988年尼康同時推出的比F4稍便宜的N8008(中國型號為F801)。

1988 Canon Xapshot

世界上第一部不用膠片的輕便型相機,配備一塊200K的CCD感測器,可以拍攝時被稱之為視頻
圖片的靜態畫面,存儲介質為一個2英寸的軟碟,在電視上觀看圖片。這比可以與電腦相連的
數碼情報輕便型相機的產生早了6年時間。

1990 Canon EOS Rebel(造發派)

這是佳能公司的一款輕便小巧且難尋對手的自動對焦單反相機。當年以體積小巧、重量輕等特點,
使其在與佳能的競爭對手爭奪市場時取得了優勢。這款相機還把以前很昂貴的高檔相機上的
功能加入其中,並以中檔相機價格出售。很多年之後,Rebel
Ti鈦合金版相機仍舊很受歡迎。

1991 Olympus Infinity Stylus

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輕便型相機之一,這是1979年奧林巴斯XA相機的自動對焦版本。印有
奧林巴斯標誌的前滑蓋設計,有效地保護了這只看似平常的35mm
F3.5鏡頭,但它出色的光學質素、銳利的成像,最終吸引了許多專業攝影師選擇它作為自己的隨身
快拍小相機。

1991 Kodak DCS-100

世界上第一款可以不通過電腦直接拍攝並存儲的數碼單反相機。柯達的DCS-100其實就是35mm尼康
的F3相機配備一個130萬圖元的CCD感應器。這款相機的底部是一個笨重的類似於卷片器似的記憶體,
其硬碟容量大概為200兆,整套機器重55磅,可以拍攝每張4百萬位元組大小的圖片。價錢為3萬美元
,夠昂貴的。

1994 Contax G1

自動對焦功能第一次出現在35mm平視取景相機上,是1992年生產的柯尼卡巧思,遺憾的是那款
相機配備的是不可更換的35mm鏡頭。這款康泰時G1則是世界上第一款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可以
換鏡頭的平視取景相機(光學取景器可以隨著鏡頭焦距的變化而相應變化),並且增加了許多
適應單反相機用戶習慣的功能。

1994 Apple QuickTake 100

與數碼技術強勁的柯達公司共同開發的此款相機,拍攝圖片尺寸為640×480圖元。最多
可以存儲8張圖片在其內置記憶體上。當時此機的售價750美元,相當於一部不錯的35mm單反相機
,同時也拉開了數碼相機對廣大消費者殘酷征服的序幕。

1996 Canon Elph

這是一款很小巧同時又是具有較高畫質的相機,它的特點並不是有出奇的畫質或別的特殊功能,
而是具有非常小巧的體積和精美的設計,被稱為口袋相機。擁有2倍光學變焦的Elph輕便型相機
隨即成為各個廠商效仿的對象。

1997 Olympus Camedia D-6000L

這是一款130萬圖元的數碼相機,其價錢數碼相機比數碼單反相機要便宜上千美元,也就是我們
今天所說的"類"單反相機。正是這款D-6000L開創了介乎於輕便型數碼相機和單反數碼相機之間的
新類型相機。直到現在,這類相機仍舊活躍在攝影器材的舞臺上,只不過是被500萬圖元級的Olympus
Camedia E-20N,Minolta Dimage 7xi,Nikon Coolpix 5700,乃至800萬圖元級的Sony DSC
F828所取代。但這捕相機的歷史作用卻不可忽視。

1997 Sony Digital Mavica MVC-FD7

在FD5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價錢並不昂貴。這款相機的特點是將所拍圖片存儲在一張標準的3.5英寸
軟碟上,而後將軟碟插入電腦的軟盤機之中就可實現圖片下載,這就要求相機本身同時具有一個
軟盤機,相機的體積也因之增大了。可拍攝640×480圖元的圖片。

1997 Kodak DC120 Zomm

世界上第一款超過100萬圖元的輕便型數碼相機,同時價錢也低於1000美元。此款相機的特點是
配備有3倍光學變焦鏡頭,可重播流覽。1.6英寸彩色LCD屏,存儲介質是現在仍很盛行的CF卡。

1998 Canon EOS-3

儘管自動對焦技術在不斷發展,而攝影師們仍舊習慣用傳統的對焦方法-對焦中心對準被攝物體
、半按快門對焦、手不離開快門同時將被攝主體放置在理想的構圖位置、最後按下快門。這種方法
很費力,而EOS-3最先推出了45點自動對焦體系,可以讓攝影師把對焦點設置在任何一個他喜歡
的位置上,更加方便習慣性拍攝。這項功能很快被應用到佳能專業頂級自動對焦單反相機-EOS-1V上。

1998 Pentax 645N

機關1995年推出的富士GA645是第一款自動對焦平視取景中畫幅相機,但這款賓得645N卻是
世界上第一款自動對焦的中畫幅單反相機。單反相機精確的對焦,成像質素一流的鏡頭,為這款
相機增色不少。而後其他品牌相繼效仿。

1999 Nikon D1

是世界上第一款"買得起的"專業級數碼單反相機。儘管以今天的眼光來看6000美元的售價也並
不便宜,但當年其他同類產品的價格都是它的兩倍甚至三倍之多。配備274萬圖元的感測器,
D1還是第一款全尺寸的數碼單反相機,其工業造型也是第一款專門為數碼相機而設計的,
這與以往在現成的膠片相機機身上加裝數碼機座有很大的不同。

2000 Canon EOS D30

是EOS D3再一次把高畫質、低價格帶給了消費者,售價不超過3000美元。配備320萬
圖元的CMOS感測器,以其豔麗的色彩贏得了不少讚譽,並號稱其輸出"無顆粒"。一家
專業攝影媒體測試它的結論是在很多方面超過了膠片相機,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2001 Canon EOS-1D

世界上最快的數碼單反相機,400萬圖元,可以提供每秒8張連拍。配備精確的45點自動
對焦體系,堅固的機身。後來的EOS-1Ds以其號稱敢跟中畫幅媲美的1100萬圖元
的COMS感測器取代了這款配備了CCD感測器的EOS-1D。

2002 Kodak DCS Pro 14n

柯達公司推出這款1400萬圖元的數碼單反相機,並許諾這將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
數碼單反,為專業攝影師提供極為優良的畫質,售價為5000美元。14n還可以用
柯達獨有的ERI-JPEG格式存儲圖片,這是一種高畫質,又方便在任何一種軟體上觀看的格式。

2003 Canon 300D?

摘自《中國攝影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青期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